《流浪地球2》热映再掀中国硬核科幻风暴,“数字生命”能否走进现实?

网络影视资讯人气:40时间:2023-02-09

时光网讯春节期间,睽违4年的中国科幻巨制电影《流浪地球2》如期而至,上映后热度居高不下。影片以一系列气势恢宏的视觉奇景和充满想象且又极具现实意义的科幻设定,以及扣人心弦、富有悬念的剧情走向,不仅让广大观众大呼过瘾,甚至还成为诸多科学工作者们的热议话题。

 

《流浪地球2》预告片中的智能量子计算机

   作为第一部的前传,电影《流浪地球2》以提出计划建造1万座行星发动机的时代为背景,讲述了“太阳危机”即将来袭,世界危在旦夕,人类面临末日灾难与生命存续的双重挑战的故事。

 

  此部影片特别引入的“数字生命计划”更是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线索。通过这项计划,人们可以将自己的记忆、部分意识上传到机器,在虚拟的数字世界中,获得精神形态的“永生”,从而实现人类文明的延续。电影中的工程师图恒宇,最终化身“数字生命”的人类,帮助地球成功避免“月球危机”,顺利“起航”。

 

  按照电影的设定来看,“数字生命计划”相当于人类活动在数字世界的延伸,让人们以数字化的形态,在数字世界中开展活动。事实上,这样的科幻设定距离我们当前的现实并不遥远,因为它和今天科技领域大红大紫的“数字人”有很多相似之处。所谓数字人,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创造出来的和人类形象接近的数字化人物,并且从外观、声音、动作、说话风格等言谈举止,都可以模仿真人的特征。

 

《流浪地球2》预告片中的数字生命卡

 

  如果说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数字生命”更多是指人类“意识”的数字化,那么“数字人”则是人类“实体形象”的数字化。想象一下,在一个虚拟但又十分逼真的数字世界中,你可以驱动一个外貌、声音、形态都和自己几乎一模一样的数字人化身,亦或是让它直接代替自己的本体,与同为数字人形态的家人、朋友、同事面对面交流互动,如同两人就在现场一样自然、随心所欲。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48小时内删除
邮箱: 123456#gmail.com(替换#为@)

©2022 3234.tv 333影视